一、基本介绍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成立于2009年,由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冯刚教授创建。研究所现为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理事单位。
研究所立足于组织工程材料和生物治疗产品的研发,主要研究方向为骨和软骨组织工程产品构建、干细胞诱导分化调控及干细胞治疗、肿瘤发病机理及生物治疗等。研究所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1名,其中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四川省卫生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名,硕士生导师2名,承担着培养高级科技服务人才的任务,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近30名,并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医学院骨科和康尼迪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医学院骨科建立了长期合作研究机制。
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科研团队
二、科研条件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承担包括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计划等各项科研项目3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不含配套经费)。发表学术论著1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参编专著1本。获四川省医学奖科技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
研究所建设有功能完善的生物材料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基因工程实验室、蛋白质工程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和GMP生产车间等各种临床治疗和实验技术平台。实验室现拥有流式细胞仪、三维组织培养系统、多功能酶标仪、凝胶成像系统、旋转蒸发仪、荧光定量PCR、荧光倒置显微镜、化学发光检测仪、高速低温冷冻离心机、超低温冰箱等先进设备,基本实现了完整的科研和临床转化体系。

生物材料实验室 细胞培养实验室

组织病理实验室 分子表达实验室

精密设备实验室 GMP细胞制备车间
三、科研优势1. 科研项目
项目批准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科研经费 |
负责人 |
2013-2015 |
再生医学人才培养中心建设 |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 |
350万元 |
冯刚 |
81201407 |
利用携带GDF-5质粒的三元酸度敏感缓释系统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
23万元 |
陈 竹 |
81171472 |
仿生学组织工程软骨终板构建及完整组织工程椎间盘体外组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8万元 |
冯 刚 |
81100929 |
激活Akt/mTOR/p70S6K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脊髓损伤内源性修复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22万元 |
胡凌云 |
81071270 |
适用于完整组织工程化椎间盘的髓核组织工程构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10万元 |
冯 刚 |
30872614 |
双相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环构建与生物学功能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31万元 |
冯 刚 |
2018JY0100 |
可注射组织工程支架靶向递送生长分化因子5/铜离子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
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
10万元 |
冯刚 |
2018SZ0377 |
新型表达CXCR3A的CAR-T细胞靶向PTK7抗食管鳞癌的作用及归巢性研究 |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 |
20万元 |
刘康 |
2016JY0123 |
携载GDF-5/Cu(II)/Zn(II)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及促骨组织再生机制研究 |
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 |
10万元 |
肖东琴 |
13TD0030 |
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的生物治疗 |
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计划项目 |
10万元 |
冯 刚 |
15CZ0021 |
利用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缺损关节软骨的临床转化研究 |
四川省教育厅成果转化重大培育项目 |
5万元 |
冯 刚 |
NSMC20170310 |
骨和软骨组织工程研发平台 |
南充市市校合作科研专项资金 |
20万元 |
冯刚 |
NSMC20170203 |
组织工程椎间盘临床转化前期研究 |
南充市市校合作科研专项资金 |
20万元 |
陈竹 |
2. 所获奖项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名称和等级 |
2017年 |
骨支架表面生物功能化修饰及促骨组织再生机制研究 |
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
2017年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康复锻炼计划—应用SF-36量表评估 |
南充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2014年 |
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南充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12年 |
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的生物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 |
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
2010年 |
创伤反应差异性分子基础的实验研究 |
南充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四、科研团队研究所现有工作人员11名,其中博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学位4人硕士生导师2人;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
1. 学术技术带头人:冯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充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川北医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主任
冯刚教授 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991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1996年获第三军医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第三军医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导师:王正国院士),2005年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骨科进行博士后研究,师从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著名的骨科和组织工程研究专家Cato T. Laurencin教授,2007年底回国被引进到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工作。
冯刚教授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创伤反应差异性、骨和软骨组织工程、肿瘤生物治疗和干细胞临床转化、精准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等方面,在以上科研方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做为项目负责人,冯刚博士先后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人社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经费”、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成果转化重大培育项目等20余项科研项目资助,累计获得经费近1000万元。发表学术论著1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3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南充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参编《医学遗传学》、《分子创伤学》和《临床医学信息学》等学术专著和高校教材3部。受邀在国际脊柱外科发展学会年会、国际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亚太区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做大会专题发言。冯刚博士先后被评选为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以及获得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此外,他还担任国际脊柱外科发展学会、北美脊柱外科学会会员、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委员、《西部医学》常务副主编、《川北医学院学报》、《中国医药导报》编委等学术职务。
2. 实验室副主任刘康:副研究员,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川北医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副主任
刘康副研究员四川省生理科学会青年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遗传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委员,《西部医学》杂志审稿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发病机理及生物治疗、骨和软骨组织工程、干细胞诱导分化与调控。先后主持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教育厅、卫计委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相关学术论著80余篇,其中SCI论文2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南充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南充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和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
3. 科研方向(1) 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的生物治疗研究
(2) 骨和软骨组织工程研究
(3) 肿瘤发病机理及生物治疗研究